?
耳機喇叭搞妥三角關系后,然后要處理的便是Toe-in問題。設定喇叭之初,應先作平擺。即不(*Toe-in或 Toe-out),這個應是不變的做法。繼而找些有一把人聲肯定在中央的錄音就好像近期大熱的“Voices”金碟,試試Track 2,聽聽Rebecca的聲音能否在中央結像,若不,則有兩個可能性,一是兩喇叭的距離太寬,那便先把喇叭向中央栘近。
?

但,若然兩喇叭的距離不足六尺,這 樣則會是Toe-in角度的問題,我們可將兩喇叭逐少逐少向中央Toe-in,直至可營造出一個明顯的中央結像為止。
同時間我們要留意音場兩側的樂器聲或 其他聲音,會否縮在兩喇叭之間,甚至縮成一團,若出現這情況,則表示Toe-in得太多,令音場過份收窄,故此我們要多用兩三個不同類形的錄音作準。
最終 要做到音場左、中、右三部的能量盡量平均分布,若同時間音場能遠遠撐出兩外側,當然更好!*(Toe-in者,即兩喇叭在差不多原地上向內側轉動,令前障 板更面向兩喇叭之間的中線,而Toe-out則相反。)
除了Toe-in/out角度外,兩喇叭的距離亦同樣對音場左、中、右的能量平均分 布,有著根本性的影響。假若環境容許兩左右兩聲道喇叭的距離逾6尺,我們應試試同時間將兩喇叭向外側等距地移出,看看能否拉寬音場而不影響能量的平均分 布。
情況許可的話,可大膽些以尺計移出,拉到音場中央出現缺口才停下來。繼而再轉過來將兩喇叭拉近,直至音場再次接臺,及至平均。如是者拉寬收窄不斷反覆 試驗,并將每次來回的幅度收窄,直至找出一個音塲最寬而能量又平衡的距離來。事實上,許多 發燒友都會為求音場更寬而將左右喇叭拉得太寬,引至音場中央斷裂 而不自知,因此以上來回地拉寬修窄的程序極為重要。
然而,還有一事得注意,就是兩喇叭距離的改變跟Toe-in/out角度有著互相牽動的關 系,因此搞過任何一辦,另一辦很大機會需要再行調節,許多時更要來來回回多遍。沒法子,要靚聲便不能偷懶!